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董紹華教授,作為我國油氣管道完整性技術領域的創始人,他主要研究方向為管道運行維護技術、管道安全評價技術、管道信息工程技術,并致力于完整性管理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組建了我國第一個管道完整性技術團隊,形成了管道完整性技術研究領域、開展管道數據平臺、風險識別評價、檢測、評估、修復等技術為一體多元化創新基地。為推動中國管道完整性技術與國際先進技術接軌做出突出貢獻,為推動管道安全領域的技術進步功不可沒。
矢志科研創新 突破核心技術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國,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最快的國家,就能源儲運來說,管道運輸是目前最普遍、最經濟、最安全的運輸方式。但一直以來,我國長輸管道安全領域長期存在四個方面難題:一是老舊管道缺陷數量大且復雜,螺旋焊縫不能檢測,管道內檢測精度低的難題;二是管道系統完整性的定量化評價方法欠缺,準確度和精度無法滿足需求的難題;三是管道不停輸修復技術缺乏,風險控制的難題;四是基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油氣儲運設施智能監測和動態預警方面存在空白。
為了解決上述難題,董紹華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儀器專項等,面向國家管道安全保障需求,致力解決我國長輸油氣管網完整性領域的“卡脖子”難題。他針對我國長輸管道系統的完整性理論缺乏,缺陷檢測技術精度低,復雜工況監測技術缺乏,完整性評價準確度差、管道修復可靠性低等重大問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道完整性技術體系和理論方法,突破了國外核心技術封鎖。
首先,建立了復雜缺陷全向激勵耦合磁場理論方法,研發了管道超高清三軸數字化漏磁內檢測新技術,探頭通道間距達到亞毫米級,解決了類裂紋、軸向溝槽等不能檢測的難題。并基于復雜環境運行多姿態耦合研究,研發了高精度多通道變形檢測器,提出了拓撲極值變形算法,解決了小變形、小曲率等檢測難題。研發了聲磁融合檢測技術,將聲場與漏磁場高度融合,解決油氣介質輸送過程中的微泄漏、小泄漏檢測難題;管道三軸超高清數字一體化檢測器實現多缺陷及變形一次性檢測,攻克了我國管道內檢測“卡脖子”的難題。
其次,建立了基于大數據的復雜缺陷風險融合模型,提出了多因素耦合雙重判據失效評估與可靠性模糊評價方法,開發首套管道完整性超級評價系統軟件包,實現了管道安全等級準確評價和數據對齊;
再次,發明了管道復合材料有機注劑以及多米諾效應管道修復技術與裝備,包括環氧注入工藝、浸潤式復合纖維修復材料,解決以往修復過程中降壓、降量及放空難題,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
最后,董紹華帶領團隊開發出國內首套管道焊縫射線底片AI智能識別系統,缺陷檢出率達到98%以上、缺陷誤檢率小于3%,解決了人工評片成本高、效率低,存在錯評、漏評等難題。此外還開發了高精度地質災害管道綜合監測系統、基于大數據的管道 GIS 決策支持系統等。
在學術方面,董紹華理論成果亦頗為顯著:近年來發表論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錄50余篇,出版中英文學術專著和教材22部,授權發明專利47項,主持國家及行業標準8部,他還牽頭編制并發布了“地上石油儲(備)庫完整性管理規范GB42097-2022”,為相關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
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董紹華針對我國石油儲(備)庫風險管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儲(備)庫一體化風險管控技術的核心架構及功能體系,建立了儲(備)庫全生命周期數據庫,開發形成了基于多米諾效應的定量風險評價方法;開發了應急決策支持子系統,建立了儲(備)庫應急救援路線優化模型??傊?,董紹華面向我國能源安全,建立的管道安全運行保障體系和完整性技術體系,解決了我國管道安全保障的多項技術難題,為國家能源供給和安全保障做出了重大貢獻。
成果推廣應用 服務國家需求
讀萬卷書,無懼千難萬難;行萬里路,不怕路途遙遠??萍挤丈鐣?、造福于民,才是科研的最終意義。立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董紹華實現了完整性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成果在西氣東輸、北京燃氣、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內外200萬公里管線上廣泛應用,社會經濟效益顯著,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裝備是發展之基,尤其在油氣行業,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關鍵所在,目前,董紹華已研制裝備100余臺套,消除油氣管道安全生產重大隱患131次,長輸管道事故率由0.4次/千公里年降低到0.15次/千公里年(事故降低 60%),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新增產值 65.3 億元,近三年經濟效益20.9 億元。其成果推動了管道完整性技術進步,技術成果還在俄羅斯、南蘇丹、哈薩克斯坦等8個國家推廣應用,大大提升管道完整性領域國際競爭力,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價值。
董紹華還充分發揮“產、學、研、用”優勢,立足國計民生需求,開展了《智慧燃氣管網安全運行保障關鍵技術與裝備及工業化應用》項目,攻克了燃氣行業長期以來的管道缺陷檢測、泄漏精準定位、快速修復等技術難題,取得重大突破和技術升級換代,并在燃氣管網檢測評估及風險控制理論上取得重要進展。
作為北京市應急管理學科帶頭人、北京市高精尖學科“城市能源安全與供給保障”學科帶頭人,董紹華長期與企業深度合作,致力于城市安全保障,為北京市、深圳、廣州等超大城市推進完整性管理技術。成果已應用與北京燃氣管網644萬戶,燃氣管網2.58萬公里,十年來,北京燃氣集團全面推廣被董紹華牽頭的聯合研究成果,使燃氣管網的事故率降低了56%,為“平安北京”做出突出貢獻。他的研究成果現已在60多座城市,2000 多座燃氣站場、全國30萬個燃氣泄漏監測點推廣應用,保障了超大城市管網運行安全,為推進城市燃氣管網安全做出突出貢獻。
為了保障管道安全,董紹華多次帶領團隊,奔赴險情一線,以嚴謹的態度和過硬的水平,保障城市管道平穩運行,守護群眾生命安全。2020年1月30日,疫情最嚴重期間,他帶領團隊一行4人克服重重困難,從北京趕赴深圳,搶險位于深圳市區超過80%壁厚的嚴重腐蝕點,化解了國家管網華南分公司的管道泄漏風險,排查了從惠州到媽灣全長105公里的成品油輸運管線,保障了運輸管道的安全。
2022年3月14日,北京香巖寺燃氣泄漏,搶險刻不容緩,接到通知后,董紹華身先士卒,帶領團隊深入現場仔細研判,快速準確地找到管道的漏點,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提出了“焊接+套筒”修復的改進方式,有條不紊地開展搶修。這次高效的燃氣泄漏搶險作業,保護了這座古色古香的寺宇遺跡,也為國家和人民避免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023年5月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頁巖氣管線發生地質災害,管道發生嚴重移位,投產管道安全受到嚴重影響,董紹華教授團隊立即攜帶自主研發的管道絕對應力檢測裝備,冒著大雨和滑坡災害的風險,到達現場對管道的應力開展全面檢測,給出應力削減措施,效果良好,有力的保證了我國頁巖氣田投產。
此外,董紹華還推進了海底管道領域的技術進步,解決海底管道檢測評價與風險控制等難題,社會經濟意義重大。一是開發了高通過性的幾何變形檢測器和管道內檢測中心線測繪系統,有效解決了管道懸空、漂移等重大危害的檢測問題;二是開發首套海底管道完整性超級評價系統。提出了復雜工況環境下海底管道失效機理與風險控制方法;三是形成了一套海底管道屈曲理論分析模型和解析計算方法。為海底油氣管道系統的安全可靠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目前董紹華團隊正在布局氫能輸送領域的發展,瞄準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的重大需求,搭建“國家氫能輸送關鍵技術研發平臺”,包括氫能輸送與利用、能源供應鏈安全與保障機制,現與中海油合作開展海上平臺管線、閥門及密封摻氫損傷實驗研究,與北京燃氣集團合作開展摻氫對中低壓燃氣管網設施搶修作業影響及應對措施研究,正在開展河北省天然氣、新奧燃氣、山東省“氫進萬家”摻氫/氫氣輸送工程,以解決我國“氫進萬家”存在的關鍵性技術問題,助力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致力中國管道安全服務20多年,服務國家需求,創造社會價值,優秀的科研成果和突出的社會貢獻,為董紹華帶來了無數榮譽光環:2017年教育部高等學??萍歼M步獎一等獎、榮膺“科學中國人2017年度人物”稱號、2018年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22年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6年和2021年都榮獲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他編輯出版的《管道完整性管理技術叢書》一套十本,是我國管道完整性管理領域最全面、最系統、最權威、最實用的一套集大成工具書,榮獲2021年度石油石化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優秀著作一等獎。這些榮譽獎項,見證了董紹華的科研人生,更見證了中國管道技術的發展歷程,讓董紹華成為國內外管道完整性研究領域的領航者。
注重黨建引領 推動學科發展
自2001年博士畢業,如今,董紹華已在管道安全研究領域深耕了20余年,作為一名科研人員,他大半生時間都和管道技術打交道。作為博士生導師,他也肩負為國家培養人才的責任,他的課題組在校碩士和博士50余人,現已培養畢業的碩士博士30余人,畢業生90%均投身于國家能源行業,服務國家能源戰略需求。而且,他還指導學生發表論文曾兩獲中國石油科學十佳論文獎。
作為一名黨員,董紹華擔任中石大安全工程系教工黨支部書記,他始終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樹立黨建工作與學科建設相融合的理念,深入學習黨和國家對于能源安全領域的方針政策,致力安全學科的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的情況,積極推進落實“十四五”規劃任務,以黨建引領推動安全學科高質量發展。
一直以來,董紹華都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持續加強思想建設;發揮模范作用、提升業務能力,深入企業安全生產一線,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加強科研合作交流、促進黨建與業務深入融合,加強隊伍建設,推動學科發展。
重任未變,情懷不改;人生當拼,不負韶華。正如他的名字一樣,董紹華將自己的青春韶華都獻給了國家油氣管道安全研究。未來,他不會停下腳步,將繼續帶領團隊開拓創新、砥礪前行,將管道安全的話語權更牢固地掌握在我國手中。